7月14日,浙江海宁——这座被誉为“潮城”的东方时尚之都,再次以澎湃的创意能量和产业势能,点燃了时尚产业的热情。“2025流行趋势日”在海纳万象的主题下盛大启幕。
由原创设计品牌“一直”携手著名非遗革新者、国风先锋设计师杨春林(古阿新)带来的联合发布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工艺技艺与前卫的设计语言,赢得了现场嘉宾与媒体的高度赞誉。这场秀不仅是一场时装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深度对话;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深情致敬,更是对中国时尚产业未来方向的一次有力回应。

“尘生·无界”
从侘寂美学抵达无形圆满
“尘生·无界”这一主题,源于“一直”品牌对于时间肌理与东方哲学的深刻思考。品牌自2005年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自然之美与皮革工艺的融合表达,主张以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语言,呈现一种“呼吸般的宁静与生机”。

本季系列中,“一直”将东方侘寂美学融入当代服饰语言之中,试图通过残缺与斑驳,表达一种超越表象的“残缺中的圆满”与“静默中的力量”。柿染的斑驳感、植物染的原始质地成为关键词。这些看似不完美的纹理,实则承载着手工的温度与自然的痕迹。


在这个机械复制泛滥的时代,“一直”选择回归手工艺的本质,用一针一线讲述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同时结合数码印花技术,运用“古技新绎”的理念,不仅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也让观众感受到时间肌理下的情感温度。

系列色彩以黑与白为主轴,象征生命的初色与破茧的力量。暗夜色谱中透露出一丝微光,正如“一直”主理人王龙军所说:“我们希望通过服装传递一种东方民族的疗愈之力,是人与自然、人与物品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

整场秀通过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模特演绎,打破性别与年龄的边界,展现出“无龄化”设计理念下的包容性美学。70岁的绣娘与超模同台走秀,既是对传统技艺的礼赞,也是对时代焦虑的一种温柔治愈。
以衣为纸,以绣为笔
“一直”与非遗的当代叙事
近年来,“一直”品牌始终秉持“舒适、自然、简约”的设计理念,坚持“真皮+非遗工艺创新”的核心定位,致力于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本次大秀中,非遗推广大使、设计师杨春林以“以衣为纸,以绣为笔”的理念,与“一直”品牌深度合作,共同呈现一场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的对话。

本季发布秀以皮革为基底,融合汉麻与民族刺绣,展现东方侘寂美学与苗族绚烂工艺的碰撞。半年研发期内,双方沟通超万次,通话逾2000分钟,修改方案50余次。“一直”团队更深入苗族腹地,拜访非遗传承人,完成对传统图腾的解构与再创作。

杨春林将苗绣与侗族蜡染、水族马尾绣、彝族贴布绣等多民族工艺融合,打造跨越地域的文化交响。明清纹样如“蝶恋花”被重塑为科技感廓形,传统蛇纹则以高定姿态诠释2025生肖能量。他强调:“最后一件民族服饰不应该挂在博物馆里,而是穿在行走在未来的路上!”这也正是“一直”倡导的“非遗活化”理念。

此外,本季共有多位绣娘参与制作,“绿马守护安康”、“56朵刺花拼中国地图”等作品,每一件都是“活的非遗档案”。从文化传承到性别平等,再到年龄包容,这场秀用针线疗愈时代焦虑,唤起观众情感共鸣。“一直”品牌主理人王龙军表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追求简约设计,背后却是文化的厚度与可持续的责任。”

海纳万象,聚力前行
织就文化自信与未来愿景
这场关于时间、生命与东方美学的大秀背后,离不开海宁皮革城这一国家级时尚产业平台的强力赋能。

作为2025中国时尚大会的承办方之一,海宁皮革城再次展现了其在全球皮革产业中的领先地位。依托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与30年的时尚积淀,海宁已逐步转型为集面料研发、智能制造、品牌孵化于一体的全品类时尚中心。

在这场“尘生·无界”秀中,海宁特色皮革裘皮面料得到了充分应用。无论是质感厚重的皮毛一体,还是轻盈柔软的羊皮革,都在设计师的巧手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产业+设计+市场”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正是海宁能够成为中国时尚产业升级引擎的关键所在。

正如“一直”品牌,不止于衣。它以舒适为本,自然为灵感,文化为内核,在每一次呼吸间,静默诠释东方之美。在这场融合了时间、文化、设计与产业的盛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更具包容性的中国时尚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