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棉如何纺出500米长的纱

雪白的纱锭像琴键般一字排开,带动纱线快速转动,一团团棉条被逐渐纺成细纱……走进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特高支紧密纺智能制造车间,与传统纱厂不同的是,机器前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只有几辆无人驾驶的运输小车穿梭往来,偌大的车间显得有些“冷清”。

图为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特高支紧密纺智能制造车间。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车间主任邱丽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里生产的纯棉纱线最高可达300支,比头发丝还细,直径不到0.1毫米。“用长度来计算的话,就是1克棉能纺出500米长的纱。”

如此细长的棉纱,不仅要满足强度、透气、舒适性等指标,还要在兼顾节能环保的情况下实现批量生产,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公司董事长蔡赟给出了答案:选用纤维长、短绒少、细度适中的优质棉花是前提,而实现量产的关键则在于百年技艺的沉淀与创新,特别是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蔡赟介绍,无锡一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曾是民族工业的典范,见证了无锡乃至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成本优势的日渐消损以及地方经济产业升级的要求,这家百年纺企发展走入阵痛期。

6月2日,工作人员展示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特高支紧密纺产品。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2017年,无锡一棉智能化改造大规模实施,建立起以数据管理、设备直联为基础的全新生产模式。“每一个细纱锭上都有一个传感器,可以通过传感器把锭子上所有的问题传到智能平台上。”蔡赟介绍,过去生产过程中偶尔断线,需要人工按照路线一个个检查。现在车间内的数十万个传感器构建了一个智能化生产线网络,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机组用电信息等生产数据都能在终端大屏上一目了然。

据测算,智能化改造使得无锡一棉生产效率提升15%,运行成本降低11%,劳动强度降低30%,车间生产实现了每万锭用工10人以内,达到纺织行业领先水平。

近年来,在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基础上,无锡一棉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进程,围绕产业状况和市场需求构建了50多个分析模型,用大数据分析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得益于过硬的品质和精准的供需对接,无锡一棉公司目前拥有70万纱锭、500台织机,生产的100支以上特高支纯棉纱线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

从成立初期的“万人大厂”到如今的智能车间,无锡一棉以智能化改造引领行业潮流的发展历程,正是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6月3日,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的工人在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在无锡,一批企业通过“智改数转网联”实现降本提质、节能增效,涌现出新的澎湃动能。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建成产线质效领先、绿色低碳节能的智能制造“超级工厂”,4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只有200多位操作人员,每105秒就能下线一台重卡柴油机;位于无锡江阴的兴澄特钢对生产线进行数智化全流程改造,厂内3座高炉煤气消耗量每年下降近1亿立方米,新品研发效率提升56%……

据统计,无锡累计创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6000多家。今年4月,当地又出台了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的实施意见,重点聚焦轻工、纺织、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加工等行业领域,全面推动其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无锡市副市长周文栋说,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无锡将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带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为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到:

Discover

Sponsor

spot_imgspot_img

Latest

鸿天集团: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家庭友好政策

山东鸿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拥有17家全资子公司全球化服装ODM供应链集团公司,拥有员工人数3000余人,女员工占比达80%。

2024CCFW国风季暨第二届中国长城国风服饰文化节启幕

活动以推动民族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新时代国风少年衣冠仪礼养成方式为己任,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第40届青岛面辅料纱线采购交易会、第39届青岛纺织服装采购交易会重磅开幕

本届展会为期三天,展会面积20000平方米,吸引超600余家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参与,上千个品牌、超过万件的独特产品在这里集中亮相,多场精彩活动接连不断地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数字化浪潮下,如何重塑产业竞争力? 首批联合实验室露真容

随着项目的持续开展,数字创新联合实验室将加速推动数字技术与纺织行业的深度融合,激发纺织企业创新动力.

“绿”意尽染2024intertextile秋冬,湙可染™无水染色持续释放创新潜力

无水染色创新产品亮相秀场,解锁绿色趋势无限可能